不为应急,没有意外,妹妹借钱的时候连借口都没找,开门见山地跟小敏说,姐,你借我两千块,我想去买包。
第一次,她毫不犹豫地给了,并且大方地说了不用还。还没过半个月,妹妹又来找她,说看上了一款口红,好几百,可是卡上没有一分钱。
她忍不住问了缘由,这一问,妹妹却红了眼眶,“我现在才知道,穷养的女孩儿多可怜,既没安全感又没吸引力,从今开始我要好好富养自己,才能弥补我原生家庭的创伤。”
小敏是个工科女,她一脸不解地反问了句,什么叫原生家庭?有什么创伤。
男生忍无可忍提出了分手,她伤情了几个月,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,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。
“你想想咱们小时候,爸妈整天在外面跑,根本就不关心我们,我小时候想要一双舞蹈鞋,他们好几个月都没给我买,既没有精神关怀,又没有物质保障,书上说了,小孩子缺爱又缺钱的话,长大就很容易没有安全感,心里像有个黑洞,怎么也填不满。”
小敏被她文艺的比喻搅得头大,本能地反驳道,“你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你工资低好吧,一个月两千块钱,连自己都养活不了。你要是闲得无聊,就学点技能,工资涨了不就有安全感了?”
换来妹妹一张泫然欲泣的脸,“我就你这么一个姐姐,你忍心看着我孤独终老吗?”
小敏给了钱,有点郁闷地问我,她说的那个什么原生家庭,好像还挺有道理的。但是我跟她同一个爸妈生养,我怎么没觉得自己有这个问题?
我曾经跟一位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聊天,我问他,这种分析真的有用吗?
“怎么说,”他苦笑一声,“本来应该是有用的,理清了根源之后,就应该着手去解决问题。可是很多人来咨询,找到问题之后就不来了。他们根本就不在意如何解决问题,反正千错万错都是父母的错,找个替罪羊就行。”
我从前带过一个实习生,是个特别嗲的小姑娘,办事能力极差,但撒娇能力一流。工作上每每有了漏洞,不思考如何弥补,先拉着你的胳膊一通摇晃,模仿那种十岁以下儿童的声音说,“哥哥、姐姐,那你帮我弄了呗,你最好了。”
我明示暗示她多次,职场上没有兄弟姐妹,只有同事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。可她竟充耳不闻,帮不上忙不说,还总是给别人添乱。
决定让她走的那天,她来找我,哭得梨花带雨:“我也不想这样的,可是我从小到大都被爸妈溺爱,什么事都不让我做,什么问题都帮我解决,所以才把我养成了这个样子,我也没办法……”
“那你爸妈遇到问题的时候,是自己解决,还是依靠别人?”我问她。
她被我问得一愣,想了想说,他们自己解决吧。
那不就对了,你爸妈自立自强的那一面你看不到,偏偏拿他们对你的爱说事。
都说耳濡目染言传身教,你却只学会了发嗲撒娇。
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,叫做习得性无助,指的是一个人面对问题或压力时无能为力的状态,但之所以是习得性,也就意味着它是后天不断养成的一个过程。
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,原生家庭正在成为所有问题的替罪羊。
敏感多疑,是因为父母没有提供一个稳定富裕的生活关系;冷漠无情,是因为原生家庭相处模式不够和谐;压力山大,是因为父母将自己的生活压力转嫁给你;竞争力低下,是因为父母溺爱的捆绑;内向自卑,是因为打压式教育。
可我们最无计可施的,也恰恰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模式,正是因为它的积重难返和不可逆转,才为我们提供了逃避的温床。
“这也不能怪我”,“我也没办法”,“我尽力了”,“都怪我爸妈”等等,可以有效地让我们停止自责,挽救我们濒临破碎的自尊和自信心。不断强化这种生活逻辑,然后遭遇更多的挫折,更加憎恨自己的父母。
你大可以去恨,可是这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吗?
你父母不欠你什么,你活蹦乱跳得长到了十八岁乃至二十几岁,早就应该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,决定自己的长相身材,掌控自己的人生航向。
将生活中所有的过错推给父母,与其说是没良心,不如说,是对自己不负责。
我们或许一生都无法彻底洗清原生家庭留在身上的印记,有些好的,但也有很坏,像是一些不可更改的出厂设置。想要完全摆脱或是否认,都不过是两败俱伤。
长大的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力量,在发现并且了解存在于自己人格中那不太好的那一面之后,获取更多对抗它,改变它,抑制它,获取战胜它的力量。
当你有能力控制那一面,才会得到自由。
那个流传很广的印度小故事中,每个人的身体里,都寄居着两只狼,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。一只狼代表愤怒、嫉妒、骄傲、害怕和耻辱;另一只代表温柔、善良、感恩、希望、微笑和爱。
哪一只更厉害?
你喂食的那一只。